-
2019-06-01
-
2019-06-01
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更新时间:2019-07-04 10:59:54作者:张老师
2019-06-01
2019-06-01
2019-05-20
2019-05-20
2019-05-20
家长能力强不强,主要看小升初!毕竟一个合格优秀的家长,必须经历上海著名的三场战役:政策与套路相爱相杀!公办与民办齐头并进!!真假情报雌雄难辨!!
今年上海高考5万人,幼升小有18万人,如果高中不扩招,意味着只有27%的比例可以进入高中,所以高中扩招数要跟上这几年的学生增长人数
学校想招好的学生,学生想进入好的学校。学校能够展示自己唯一的机会就是开放日,但开放日不得收简历,各种测试也被严格限制。
唯一公开的大面,两天要面谈几千个人,不许动用纸笔,而且全程视频监控。每个人只有10-15分钟的时间,还不能使用试卷等手段,压根就无法正确选拔出好学生。
因此,小升初就是一场情报战,家长不知道学校具体怎么招生,学校也不能明确告知家长。
每一个好的学校都存在着水面下渠道选拔生源,比如简历、机构合作额SMK、鱼龙混杂的XWB、小学推优等各种渠道。
没有公开的信息途径,小升初家长就报团取暖,各种混群,各种各样的QQ群、微信群就产生了,有机构组织的、热心家长组织的,心仪学校学长爸妈组织的,还有各种团课群。
群里的消息五花八门:新出来的竞赛、刚参加了SMK、某某XWB开始报名了、哪些初中部拒绝简历...
存在消息灵通的家长,也有目的不纯的机构。
如果说第一场战争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,造成家长升学情报获取很难,那第二场战争就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battle。
民办初中跟公办初中对比,那是压倒性的胜出。
公办初中由于不能选拔生源,都是根据地段对口,什么样的学生都存在。
唯一缺乏的就是好学生,毕竟好学生都去考民办了;还有就是教学要在JW的监督下,完全不能跟民办一样超纲学习。
所以,好的公办为了升学成绩,也会通过各种手段,与民办抢夺好生源。
大家都知道,为了扶持优质公办初中,上海有3所教委直属的公办学校,上实、上外附中、浦外。
全市范围公开收简历,不受学籍户籍影响,招生在民办前,未被录取的话,不影响民办报名和公办对口。
不止三公,优质公办初中也不甘落后!上海有人户分离政策。
这个政策就成为了优质公办初中选择生源的“尚方宝剑”,有些优质公办初中周围的房产中介甚至挂出“可办人户分离”
如果这个是公办的暗渠道,那么公办特长生就是官方渠道了,而且是公办与民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了。学校都会通过艺体特长生这个招生渠道,打擦边球面谈招优秀学生。
2017年开始,公办特长生在民办招生前,给了一个公办抢人的机会。为了防止好学生弃坑选民办,被录取为特长生的学生,不能再报名民办初中。
这几年JW狠招频出,先是各种奥数杯赛被禁,面谈被监控,民办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,也会暗戳戳的在面谈前,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好学生信息,强电或者弱电。
当爸妈收到公办特色班或者特长生录取,又接到了民办初中的强电,真的是世纪难题,毕竟即使学校强电,也不是100%。
总之公办与民办争锋相对:神仙打架,吃瓜群众很累!
学校的最终需求是出成绩,不出成绩民办面临着倒闭,公办变成家长口中的菜场初中。
但对JW来说,维稳是第一要素,毕竟教育是民生中重要的环节。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,要是放任民办招生,公办超纲学习,那么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超级严重。
社会已经开始了阶级的分层,要是教育再分层,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,也是不公平。
其实JW比爸妈们更清楚知道,好学生坏学生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并不科学,对好学生是不公平的。
所以也会给直属的公办特权,也出了市重点高中的名额分配政策。
虽然说JW政策越来越严,但是对于很多渠道并没有一棒子打死,而是在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。
但是这种微妙感,让家长云里雾里,不知所措,但这个是时代使然,你不得不承认,小升初除了运气好还得成绩好。
写在最后的
禁止择校的前提是学校普遍达标,家长择校的基本原因无非是基本条件和办学能力。
小升初种种怪像背后的本质原因,是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,经历三场战役后的爸妈,都会感悟到考试虽然是有局限性的,但是适合绝大多数人。